1950年10月20日的深夜,鸭绿江北岸寒风凛冽,夜色笼罩着江面。时针指向21点,一名年轻的参谋快步跑向临时指挥所,气息急促,带着焦虑的神色问道:“21点整,能过江吗?”星光惨淡,远处的江水翻涌。金振钟放下望远镜,语气坚定,仅用两个字作答:“准时。”话音落下,指挥所里的人都收紧了大衣,压抑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兴奋与紧张。谁也未料到,一场没有硝烟的“交锋”正在酝酿。 拂晓时分,志愿军第五十军一四九师四四六团踏着江面升起的薄雾,划开第一道水纹,正式踏上朝鲜的土地。抵达义州前,他们先被安排到一处由朝鲜人民军设在郊外的收容点。那是一个简陋的院落,墙壁斑驳,却贴满了最新的战况通报。院门推开,一位朝鲜军官快步迎上前来,军帽上的少将花纹十分醒目。他用带着口音却清晰的汉语开口,语气爽朗,瞬间让现场气氛热络起来。 短暂的握手与自我介绍后,李姓少将直接开口:“金同志,你们带了多少飞机?”看似平常的问题,却让空气骤然凝固。金振钟轻轻摆手,平静答道:“零。”对方愣了一瞬,接着又问:“坦克呢?大炮呢?”一连三个问题抛出,得到的回答却全是“没有”或“极少”。几名随行警卫只能露出无奈的苦笑——这场初次见面的“礼节”,实在过于尖锐。
展开剩余45%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