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年前的加沙城,曾经是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最繁荣的都市中心。那时的街道热闹非凡,教室里挤满了眼神明亮、渴望知识的孩子们;集市里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,空气中弥漫着香料与烤饼的味道;咖啡馆里,人们在午后的阳光下啜饮拿铁,谈论时事或家庭琐事;而年轻人则聚在公园里练习瑜伽,试图在有限的空间中寻找片刻宁静。生活虽然常常被经济困境和冲突阴影笼罩,但这座城市依旧散发着炊烟般的温度,在裂缝里顽强生长。
这片土地有着厚重的历史。几千年来,加沙见证了帝国的兴衰与文明的更替。腓尼基人在此起航,带着船只驶向地中海;拜占庭人曾在这里筑城修路,留下繁盛的遗迹;十字军则在血与火的厮杀中,把加沙写进了中世纪的篇章。1948年,大批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,被迫迁徙,加沙成了他们最后的避难所。2007年,哈马斯掌控加沙后,这里逐渐演变为其“事实上的首都”。虽然冲突与封锁让生活愈加艰难,但在卡塔尔等国的资金援助、联合国的救济体系,以及地下走私网络的支撑下,加沙人依然维系着最低限度的秩序与生存。那时的加沙,不是天堂,却依然有人间温情。
展开剩余75%然而,这一切在2023年10月7日戛然而止。当天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,彻底改变了局势。以色列迅速发动反击,加沙城首当其冲。无数次空袭像暴雨般覆盖整片城区,高楼接连倒塌,钢筋与碎石交织成死亡的废墟。如今的加沙城,只剩裸露的骨架和风中飘荡的破布,仿佛是一座被时间遗弃的鬼城。居民们只能燃烧塑料和木材取暖,黑烟笼罩天空。以色列无人机在头顶嗡嗡作响,随时可能伴随新一轮爆炸。
电力成了奢侈品,只有少数负担得起高价燃料的人能依靠发电机供电。市场里零星摆放着食物,大多价格高得惊人,许多还是从援助车队中被抢夺而来。医院和药房早已停摆,消毒水和药品几乎绝迹,居民们长期处于营养不良和身体衰弱的状态。头虱蔓延,维生素缺乏,饥饿和疾病不断侵蚀人们的生命。夜幕降临,街头徘徊的是武装暴徒,家家户户只能拿起枪支自保。CNN报道称,连流浪狗都因啃食尸体而变得野性残暴,随时可能袭击人类。
40岁的马吉迪,是四个孩子的父亲,他住在一栋半塌的公寓里。他向CNN表示,每一次呼吸都像吞咽沙尘。他们三天才敢上一次厕所,不是出于习惯,而是因为食物极度匮乏,不得不以极限方式节省体力。他更谈到夜里的恐惧:成群的野狗嘶吼着撕咬小动物,甚至连成年人都不敢靠近。至于负责维持秩序的哈马斯,如今几乎消失无踪。炸毁的警局与倒塌的办公室昭示他们的崩溃,街头再难见到巡逻队的身影。
然而,哈马斯并未真正消失。2024年初,以色列与哈马斯暂时停火、释放部分人质时,一队全副武装的哈马斯成员突然现身加沙城广场,以制服和枪械宣告他们依然存在。此后,他们时不时现身,展示武力。最近,一支自称“阿尔·拉迪阿”(意为“威慑者”)的新势力出现,声称负责清剿内部“叛徒”和黑帮,还公开处决了数名所谓“通敌者”。
军事专家指出,哈马斯并非死板的组织,他们在战争中不断补充与重建。以色列军方深知,要彻底控制加沙城,必须投入庞大兵力。本月,他们宣布将再征召六万名预备役士兵,计划在10月7日,也就是战争爆发两周年之际,完成对加沙城的全面围攻。
这座曾经充满书声与咖啡香气的城市,如今站在毁灭与未来的刀尖上,命运再次摇摇欲坠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